2023
11/04
学报推荐!李坚强教授团队:基于压缩感知的神经网络实时综合防御策略
李坚强教授团队及合作者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权威性学术刊物、CCF推荐A类中文科技期刊《计算机学报》发表论文“基于压缩感知的神经网络实时综合防御策略”,并获《计算机学报》公众号两次发文推荐:1)AI 安全| 基于压缩感知的神经网络实时综合防御策略(qq.com) ; 2)美文推荐:基于压缩感知的神经网络实时综合防御策略(qq.com) (点击链接查看)该工作指出,近年来,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视觉识别模型因其在准确率、成本及...
View More
2023
08/05
人脸识别分析关键技术
人脸识别与分析关键技术,获广东省、深圳市自然科学奖、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奖等殊荣。本成果用到的关键技术包括:1、学习统一阈值区分同人和不同人样本差异。相关成果Uniface,发表在视觉顶会 ICCV 2023、NeurIPS 2023上。2、网络结构自适应与共性特征迁移,相关成果发表在CVPR 2022、TIP 2022上。3、人脸分析多任务数据表征与一体化网络,相关成果Talk2Face,发表在ACM Multimedia 2022上。4、网...
View More
2023
07/05
泛在感知系统基础理论及产业化应用
泛在感知系统基础理论,包括智能感知、智能无线通信、异构互联、海量多态物联网感知数据处理。结合第五代通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网络赋予万物感知,最终在云端形成大量数据,并通过智能化落地应用。本成果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
View More
2023
05/13
虚拟人驱动与合成技术
视觉大数据研究中心研究虚拟人合成技术,根据说话文本、语音合成说话逼真的虚拟人视频,结合大语言模型合成自动问答虚拟人;在系列人脸生成技术基础上,研究三维人体/人脸实时驱动技术;在交互过程中理解对方情感,并生成相应表情的对话人脸反应
View More
2023
05/11
人脸识别/分析与生成
视觉大数据研究中心研究人脸识别算法、表情、抑郁、性格等各种人脸属性判别算法,基于生成对抗网络、扩散模型的变脸算法,以及基于文本描述的人脸生成算法。人脸识别算法曾获ICPR准确率测试亚军,最新的200层神经网络人脸识别算法在MegaFace百万测试1:N和1:1准确率分别为99.27%和99.19%,达到业界最高,在带口罩人脸测试MFR Ongoing Challenge上综合性能超过98%,目前也是业界最高。人脸运动单元检测算法获CVPR 2023第5届人脸运...
View More
2023
05/09
基于人工智能的云+端多维健康数据智能平台
我国人口发展面临转折性变化,总人口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出生人口持续走低,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一老一小的健康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例,对出生人口素质和妇幼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78%以上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失能老年人数量将持续增加,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损失。本项目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了云+端多维健康数据智能平台,通过便携式智能医疗终端、移动应用端以及...
View More
2023
05/06
大数据可视化及分析决策系统
大数据可视化及分析决策系统,涵盖了大规模数据获取与优化融合、多尺度几何建模与图像处理、可视内容生成与仿真渲染、复杂场景重建与识别理解、三维协同感知与人机交互、模拟学习与强化认知、海量信息可视化与可视分析等多种功能。该成果依托深圳大学位居全国第二、亚洲第三的计算机图形学专业取得
View More
2023
05/05
基于物联网的健康大数据应用开发平台
实验室基于临床、物联终端、公共健康等大数据融合,建立了物联网的健康大数据应用平台。该平台建立了慢病、母婴健康数据的分析与预测。本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使用的技术主要是多源数据协同感知,包括:① 基于软硬件协同滤波的自适应复合型滤波器;② 基于动态阈值的生物特征点提取方法; ③ 简化计算、抑制动态噪声干扰、保障数据准确性。相关成果发表在IEEE TII、IOTJ等期刊、会议上。本成果获全国创客大赛冠军、第...
View More
2023
05/04
基因大数据压缩存储及标准化
在基因大数据压缩存储及标准化项目,实验室牵头建立了基因组测序数据压缩国家自主标准技术体系(AVS-G),建立了基因测序数据压缩标准测试数据库,开发了基因测序数据压缩参考软件
View More
2023
05/02
RSP大数据分析平台
RSP大数据分析平台采用“把大划小,小代表大,小分析大”的思路,将超大规模数据转化为独立同分布的RSP数据块,解决了数据分析效率与精度不可调和的难题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