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作台

本科生培养

2025级人工智能主修培养方案

2025-06-18

国标专业代码:080717T

学科门类代码:

学科门类名称:

一、专业简介

人工智能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人工智能基础和跨学科科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该专业依托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立足 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 以打造国际一流人工智能教育与科研高地为使命,构建 “政产学研用 ”深度融合的创新生 态 。学院汇聚3名院士领衔的国际化顶尖师资团队,包含2名中科院院士、 1名日本工程院院士及7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形成学科交叉的 科研教学矩阵。在学科布局上,构建本硕博贯通式培养体系,聚焦人工智能基础理论 、具身智能与机器人、AI+电子/医学/空间技术等前 沿交叉领域,开设IEEE荣誉班 、人工智能专业等特色项目,实现学科融合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学院推行 “厚基础-重交叉-国际化 ” 育人理念,通过战略咨询委员会指导发展,联动湾区产业创新联合体与X+AI交叉平台,整合政策与产业资源;创新 “ 四维能力 ”培养计 划,采用双导师制 、精英化课程体系,培育具备全球视野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科研方面,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 验室等国家级平台,与腾讯云共建产业学院,构建 “需求牵引-关键突破-产业落地 ”的闭环创新机制,持续推动核心技术攻关与成果转 化,致力于成为大湾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策源地、技术创新枢纽及产业升级引擎。学院建设有深大智算中心配备了大量先进的硬件设施, 包含了如华为昇腾910系列智算平台 、IBM System z10大型机等设备,能够为学生提供高效 、前沿的实验环境 。在产教融合上,通过与腾 讯 、华为、 中兴 、华大基因、 中国移动 、金蝶 、IBM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紧密合作,学生将有机会深入世界级企业实际项目 。在学术交 流和国际化方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南洋理工大学 、爱丁堡大学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香港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高校 开展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办学 。大湾区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的前沿阵地,本专业毕业生在这一产业蓬勃发展的环境中,具有极为乐观的就业前景。

二、授予学位

工学

三、标准修业年限

4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建设需要,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毕业生兼具远大抱负和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能够进入国内外顶尖高校或科研机构继续深造,或在全球知名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及管理工作,亦可在相关领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通过持续学习和能力提升,毕业生将成长为推动科技创新、工程实践和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与行业领军人才。

五、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人工智能机器相关交叉学科的软硬件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人工智能系统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复杂人工智能系统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功能、性能和用户体验等需求的组件、模块、系统或开发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综合考虑系统实施对社会、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和文化等的影响。

毕业要求4 研究:能够理解人工智能系统工程基本科学原理,针对人工智能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用户体验等要求,采用专业科学方法对复杂人工智能系统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收集、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人工智能系统工程问题,选择、使用与开发恰当的计算机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人工智能系统工程问题的预测与仿真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 工程师与世界:能够基于人工智能系统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估人工智能系统设计、应用等工程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性,评价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和健康与安全、法律和环境对人工智能系统工程实践和解决复杂人工智能系统工程问题的影响。

毕业要求7 伦理:运用计算机和软件伦理原则,在人工智能实践与复杂人工智能系统工程问题解决过程中,遵守计算机和软件伦理规范、相关的国家和国际法律。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的意识,并在人工智能实践与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问题解决过程中承认并尊重多样性。

毕业要求8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人工智能系统工程实践中,适应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合作方式,并在团队中胜任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管理等多种角色的工作。

毕业要求9 沟通:能够就复杂人工智能系统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档、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

毕业要求10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人工智能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人员、团队、成本、进度、范围、质量、风险等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毕业要求11 终身学习:毕业生应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阅读理解、对比分析和综述人工智能专业文献,能够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能力。

毕业要求12国际视野:具备跟踪、了解国内外行业发展动态的意识、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13创新创业:掌握人工智能行业创新创业相关管理等知识,具备运用人工智能专业核心、前沿知识、技术从事行业创新创业的能力、素养和精神。

毕业要求14思想政治:理解并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六、毕业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最低学分要求

比例

课程子类别

最低学分要求

备注

通识模块

39

24.7%

基本通识课(必修)

33


扩展通识选修课

6

包括公共选修课及非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涵盖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和中华文化六大类。学生须自主选修不少于6学分的扩展通识课,其中公共艺术教育课程选修不少于2学分,思想政治理论选择性必修课程不少于1门。

专业模块

98

62%

大类平台课

33


专业核心课

36.5


专业选修课

28.5


实践模块

18

11.4%

实践类课程

18


创新创业模块

3

1.9%

创新创业(必修)

2


创新创业(选修)

1


通识模块+专业模块

137


总学分要求

158


备注:

1、通识模块:扩展通识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及非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涵盖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和中华文化六大类。学生须自主选修不少于6学分的扩展通识课,其中公共艺术教育课程选修不少于2学分,思想政治理论选择性必修课程不少于1门。

2、专业模块:专业选修课,必须包含跨学科专业课4个学分,学生必须从其他专业挑选4个学分与毕业论文相关的课程,总体选修课要求学分不变。必须包含技术前沿讲座(1学分第3学期)、科技写作(2学分第5学期)等两门课共3个学分。本专业设置python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机器人导论、大模型技术及开发共4门专业限选课,要求学生必须作为专业选修课修读。

专业负责人(签名):


学院负责人(签名):


七、核心课程

数学与统计核心: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最优化方法;

计算机科学核心: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 、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 ;

人工智能核心:人工智能导论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课程实训 、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 、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导论 。

八、特色课程

计算机导论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计算机网络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