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作台

本科生培养

2025级人工智能(IEEE荣誉班)主修培养方案

2025-06-18

国标专业代码:080717T

学科门类代码:

学科门类名称:

一、专业简介

人工智能(IEEE荣誉班)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人工智能基础和跨学科科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该专业依托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和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结合国内外领先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资源优势,与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共同推动的高水平人工智能专业培养项目,采用“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IEEE提供科技信息、科研项目、国际会议、实习竞赛等资源,依托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能力(International),科研兴趣(Enthusiastic),创优精神(Excellent),专才素养(Expert)为核心要素,培养具备扎实人工智能专业基础,优秀跨学科科研与创新能力的优秀科研创新型人才,目标构建世界一流学科。人工智能(IEEE荣誉班)结合新工科理念,在教学内容上结合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多领域的前沿知识,同时注重跨学科的学术探索。教学团队包括国家千人计划学者、国外名校教授和国家杰青等人才。本特色班借助深圳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大教学和科研平台,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实验室资源,例如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计算机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等。依托实验建设的智算中心配备了大量先进的硬件设施,包含了如华为昇腾910系列智算平台、IBM System z10大型机等设备,能够为学生提供高效、前沿的实验环境。在产教融合上,通过与腾讯、华为、中兴、华大基因、中国移动、金蝶、IBM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紧密合作,学生将有机会深入世界级企业实际项目。在学术交流和国际化方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爱丁堡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香港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高校开展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办学。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发展区域,人工智能与互联网、大数据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推动着区域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大湾区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的前沿阵地,特色班毕业生在这一产业蓬勃发展的环境中,具有极为乐观的就业前景。

二、授予学位

工学

三、标准修业年限

4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建设需求,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将系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对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建模、设计、分析与实现的综合能力,能够胜任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本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国际化培养体系塑造具有科研创新潜力、追求卓越品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其兼具专才素养与创优精神。

五、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人工智能机器相关交叉学科的软硬件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人工智能系统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复杂人工智能系统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功能、性能和用户体验等需求的组件、模块、系统或开发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综合考虑系统实施对社会、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和文化等的影响。

毕业要求4 研究:能够理解人工智能系统工程基本科学原理,针对人工智能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用户体验等要求,采用专业科学方法对复杂人工智能系统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收集、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人工智能系统工程问题,选择、使用与开发恰当的计算机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人工智能系统工程问题的预测与仿真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 工程师与世界:能够基于人工智能系统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估人工智能系统设计、应用等工程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性,评价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和健康与安全、法律和环境对人工智能系统工程实践和解决复杂人工智能系统工程问题的影响。

毕业要求7 伦理:运用计算机和软件伦理原则,在人工智能实践与复杂人工智能系统工程问题解决过程中,遵守计算机和软件伦理规范、相关的国家和国际法律。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的意识,并在人工智能实践与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问题解决过程中承认并尊重多样性。

毕业要求8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人工智能系统工程实践中,适应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合作方式,并在团队中胜任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管理等多种角色的工作。

毕业要求9 沟通:能够就复杂人工智能系统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档、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

毕业要求10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人工智能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人员、团队、成本、进度、范围、质量、风险等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毕业要求11 终身学习:毕业生应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阅读理解、对比分析和综述人工智能专业文献,能够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能力。

毕业要求12国际视野:具备跟踪、了解国内外行业发展动态的意识、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13创新创业:掌握人工智能行业创新创业相关管理等知识,具备运用人工智能专业核心、前沿知识、技术从事行业创新创业的能力、素养和精神。

毕业要求14思想政治:理解并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六、毕业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最低学分要求

比例

课程子类别

最低学分要求

备注

通识模块

39

24.7%

基本通识课(必修)

33


扩展通识选修课

6

包括公共选修课及非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涵盖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和中华文化六大类。学生须自主选修不少于6学分的扩展通识课,其中公共艺术教育课程选修不少于2学分,思想政治理论选择性必修课程不少于1门。

专业模块

98

62%

大类平台课

33


专业核心课

31.5


专业选修课

33.5

该班级选修课必须包含4个选修其他专业选修课的学分 , 同时也必须包含科技写作、 前沿技术讲座以及研究 方法等三个选修课。

实践模块

18

11.4%

实践类课程

18

与人工智能其他班级相比 ,要求多一个论文撰写与投稿学分

创新创业模块

3

1.9%

创新创业(必修)

2


创新创业(选修)

1


通识模块+专业模块

137


总学分要求

158


备注:

1、通识模块:扩展通识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及非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涵盖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和中华文化六大类。学生须自主选修不少于6学分的扩展通识课,其中公共艺术教育课程选修不少于2学分,思想政治理论选择性必修课程不少于1门。

2、专业模块:专业选修课,必须包含跨学科专业课4个学分,学生必须从其他专业挑选4个学分与毕业论文相关的课程,总体选修课要求学分不变。必须包含技术前沿讲座(1学分第3学期)科技写作(2学分第5学期),研究方法(2学分第6学期)等三门课共5个学分。本专业设置Python程序设计、计算机视觉 、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导论 、计算机网络、大模型技术及开发共6门专业限选课,要求学生必须作为专业选修课修读。

3、实践模块:实践类课程,增加科研实践 1个学分(论文撰写投稿)

专业负责人(签名):


学院负责人(签名):


七、核心课程

数学与统计核心: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最优化方法;

计算机科学核心: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 、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网络 ;

人工智能核心:人工智能导论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课程实训 、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 、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导论 。

八、特色课程

计算机导论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计算机网络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关闭